日常8點半 (民生.飲食) Podcast
1) 第九十一集
日常8點半(民生.飲食) 《在家教育》 不少家長覺得子女讀書壓力大,不適合主流教育,希望他們能享受一個輕鬆愉快的童年,而選擇在家教育。 《長者照顧SEN子女的困難》 殘障人士的家長,對子女的照顧過程,比照顧健全小朋友更艱難。有長者分享照顧SEN子女的問題和對未來的擔憂。 《聽障一家》 聽障人士不一定懂手語,但在教育他們使用手語的過程中,可以幫助聾生口語,及其語文能力的發展。 原來,手語學習不...Show More
2) 第九十集
日常8點半(民生.飲食) 《同行抗疫-疫情追蹤》疫情緩和,學校漸漸全面復課,但多項運動賽事,以及學界體育活動,還未恢復。 對於一班早已飽受疫情影響的運動教練來說,該怎樣面對“疫”境呢? 《電子支付》新冠肺炎令大家習慣為隨身物品時刻消毒,唯獨是每天常用而含菌量高的鈔票,卻未必能常常消毒。 有專家提醒,現金流動快,無疑是病毒溫床。有人倡議用電子貨幣,以解決播毒問題,一般市民或商販到底如何選擇?這...Show More
3) 第八十九集
日常8點半(民生.飲食) 《同行抗疫—疫情追蹤》自疫情爆發後,學校停課令乘搭校車的人數大幅減少,保母車公司收入已大減。即使全港學校於9月29日全面恢復面授課程,由於暫時仍是『返半日學』,小學放學時間與幼稚園上下午班的上學及放學時間相若,保母車在調動上亦存在一定困難,令已受打擊的校巴業百上加斤。 討論主題:電動車政策 嘉賓:馮建瑋/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 《菲林的溫度》當人人用電話影相,『菲林...Show More
4) 第八十八集
日常8點半(民生.飲食) 《同行抗疫—疫情追蹤》提起教育電視的集體回憶,『細菌大王』絕對佔一席位,片中每位主角的造型都獨特別緻。霍亂、感冒、腸病毒、金黃葡萄球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新細菌或病毒,今年的主角非「新冠肺炎」莫屬。到底這些造型別緻的公仔如何嘔心瀝血地製成?我們請來幕後功臣現身說法。 《難民思鄉菜》「難民」二字對香港人來說似遠還近,在香港,其實仍有不少難民在苦候其他國家接待,有家歸不...Show More
5) 第八十七集
日常8點半(民生.飲食) 《同行抗疫—疫情追蹤》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不單中小型企業受到衝擊,連帶社企也大受影響; 有視障體驗館暫停開放,持續零收入,但一班殘疾員工卻沒有放棄,他們積極發展線上直播, 透過網絡,向大眾發放抗疫訊息,並分享視障人士的生活。 《蝴蝶網絡》鳳園蝴蝶保育區是本地蝴蝶最重要的棲息地,品種超過200種,它們主要依靠植物作為食物。 但都市高度發展令市區的蝴蝶棲息地越見減少,有園藝...Show More
6) 第八十六集
日常8點半(民生.飲食) 《同行抗疫-疫情追蹤》疫情下,市民足不出戶也可知世間事,這實在有賴前線新聞工作者的拼博。一個90後的年青前線新聞記者SAM,入行不久便因報導一宗關於公立醫院的專題報導而獲得最佳新聞報導比賽的冠軍。今年再碰上世紀疫情,工作壓力越見加重,但肩負著新聞工作者的使命,仍竭盡所能為公眾站到真相最前線。 《寵物也移民》近日社會上談論移民的聲音多了,無論人或寵物,移民都要重新適應新...Show More
7) 第八十五集
日常8點半(民生.飲食) 《同行抗疫—疫情追蹤》「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今天正式展開,政府於全港設立141個社區檢測中心,當中包括多間官立中小學、體育館、社區中心等等。 究竟市民的反應如何?第一天實施的情況怎樣?又有什麼注意事項? 《新潮紮作》每年農曆七月,港九各區均會舉辦盂蘭勝會超渡亡魂及先人,今年受疫情影響,盂蘭勝會宣佈停辦一年。 惟一年一度的盂蘭節,仍是傳統紙紮行業最忙碌的日子;...Show More
8) 第八十四集
日常8點半(民生.飲食) 《同行抗疫-疫情追蹤》疫情影響下,很多娛樂場所被迫關閉,究竟情侶可以怎樣如常拍拖?而一對分隔香港與台灣的戀人,又如何維繫感情? 《上門回收》近年香港人的環保意識有所提高,但市面上三色分類回收桶的功能,卻一直被質疑。有年青人因為發現市民欠缺簡單渠道處理可回收的垃圾,於是成立『上門回收』公司,逐家逐戶上門收集,一手一腳把收廢棄物料直接送往可信賴的回收廠,在環保路上獻出一分...Show More
9) 第八十三集
日常8點半(民生.飲食) 《同行抗疫-疫情追蹤》面對疫情,政府建議市民每星期將清水倒入家中所有排水口,確保隔氣彎管有足夠儲水,從而阻隔病毒擴散。但對於長者而言,定期用人手為隔氣彎管重複入水可能不太方便。有大專學生因此設計了一個自動補水器,既能監測U型隔氣彎管的儲水量,亦懂得自動補水,不單將智慧技術應用於家居防疫,亦對長者加添了一份同理心。 《藍光迷思》提到藍光,可能會聯想到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Show More
10) 第八十二集
日常8點半(民生.飲食) 《同行抗疫-疫情追蹤》 疫情期間,一班站在前線採訪的記者,每天跑新聞、發掘不同的視角,讓市民時刻緊貼最新消息。在疫情尚未有盡頭之時,我們為記者們打打氣,說聲加油! 《少數族裔睇牙難》因為語言文化上的差異,少數族裔在香港尋找牙科服務一直存在困難,加上牙醫服務的費用不菲,對基層的少數族裔是沉重負擔。有見及此,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與非牟利機構合作,為少數族裔提供免費外展牙科服...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