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2 Best 不明白播客 Podcast Episodes
1) 那些年轻的抗议者:被捕之后
在11月26日那个周末全国很多城市的抗议中,不少年轻人被警察当场带走拘押,还有更多的抗议者被警察传唤问话或者上门询问。本期节目,我们和一位被上海警方扣押了24小时的抗议者对话, 请他来描述一下他被捕后的经历,警察是如何对待他的,会问哪些问题,走了哪些程序?他在受了那么多苦之后,还会不会参加未来的示威活动,以及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文字版全文:bit.ly/bmb-029-text)时间轴:1:...Show More
2) 【20大专题】江雪/张洁平:中国媒体过去10年发生了什么?
中共20大召开之际,《不明白播客》推出一系列与20大有关的专题访谈节目,讨论中国的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等话题。今天是第四期,我们讨论中国的媒体在过去十年发生了什么。2012年习近平就任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之后,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是他首先打击的对象之一:从2013年初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到打击微博大V,到2016年的“党媒姓党”。10年后的今天,中国媒体进入了万马齐喑时代,重大事件发生后完全没有...Show More
3) 【DC不明白节】林培瑞:美国为什么总是搞不懂中国?
长期以来,美国在内的西方世界似乎总是看不懂中国。许多年前,刘晓波、方励之等知识分子就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刘晓波说:“老外看不懂中国,不是因为智商不够,而是由于心眼太直,跟不上中国人那九曲十八弯的花花肠子。”方励之认为,西洋文化看人权问题总是有“双重标准”。 作为和中国社会长期保持密切联系的著名汉学家,林培瑞教授如何看待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解?在第二届不明白节上,我们谈论了他的新文章:《隔靴搔痒的中国...Show More
4) 许成钢:诺奖的启示——中国会在AI产业革命中打败美国吗?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乔尔·莫基尔 (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 (Philippe Aghion) 和彼得·豪伊特 (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在创新和“创造性破坏”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全球生活水平方面的研究贡献。 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在今年公布奖项后表示:“获奖者的工作表明,经济增长并非理所当然。我们必须维护创造性破坏背后的机制,这样我们才不会再次陷入停滞”...Show More
5) 蔡霞:我看四中全会和习近平的大清洗
10月20日至10月23日,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自从9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决定四中全会召开时间之后,这场会议就成为外界的关注焦点。四中全会前,九名解放军上将被宣布开除党籍军籍,更进一步点燃了人们对于共产党权力内斗的想象。 会后发布的四中全会公报中则显示,近60名中央委员及中央候补委员缺席了本次会议,而被确认开除党籍的14名中央委员及中央候补委员,也创下了历届全会之最。 四中全会公报公布后,中...Show More
6) 【DC不明白节】蔡霞:习近平可能的终局是什么?
四中全会召开在即,包括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在内的9名军队高层被明确开除党籍、军籍,再次引发外界对中共权力内斗的想象。 第二届不明白节上,从中共的九三大阅兵到军队反腐,蔡霞对习近平与中共内部的权力斗争做了详尽的分析:为什么说习近平与中共必有一斗,但不是恶斗?外界应该如何看待军队反腐?以及一个也许有十亿中国人都关心的话题:习近平可能的终局是什么? 蔡霞于1992年进入中央党校学...Show More
7) 成蕾:央视主播、泄露机密与国安监狱里的三年
今年6月上旬,曾被中国关押三年的澳大利亚华裔记者成蕾出版了新书《自由回忆录》,首次完整讲述了她被国家安全部门调查、被控“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机密”罪,并被判刑两年十一个月的全过程。她用细腻、感性和悲悯的笔触记录了这段残酷不堪回首的经历,也展现了个人如何在国家机器面前保持人的尊严和独立。 成蕾1975年出生于湖南岳阳,10岁移民澳大利亚,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2002年,他在中国开启了记者生涯,在...Show More
8) 硅谷也要996,美国的“中国焦虑”揭示了什么?
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之后,美国和硅谷充满了关于中国如何厉害的言论。硅谷对中国科技的看法从单纯的看不起和戒备,转向羡慕、嫉妒和好奇。本期节目的嘉宾Afra曾在硅谷工作,现在写一个Substack Newsletter叫Concurrent,她的写作主题聚焦中美两国的科技与文化生态。 这期节目,我们并不寻求中美竞争的答案。Afra是如何感受到硅谷的“中国焦虑”这一现象的?当硅谷的科技精...Show More
9) 【DC不明白节】Robert Daly:万一中国赢了——如何更现实地看待中美竞争?
Robert Daly戴博在美中关系领域已经工作了将近 40 年,其中有 12 年是在中国。他做过美国驻华外交官,教过中文,出演过90年代最火的电视剧之一《北京人在纽约》,后来长期研究美中关系。 作为美中关系变化的亲历者,戴博对两国的基本感受发生过怎样的变化?他为什么认为必须用“新冷战”框架理解当下中美关系?如何看待美国近年的对华政策?在新冷战背景下,对美国现实的悲观情绪和对中国科技的过度夸赞,...Show More
10) 人们为什么要怀念“经济上行期的美”?
今年,“经济上行期的美”忽然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语。据新榜统计,“千禧年”、“经济上行的美”等怀旧主题标签在中国互联网获得超百亿次的浏览量。怀旧的方向有很多,从街头时尚、流行文化、毕业拿工作offer拿到手软、到相对开放的社会氛围。 当然,千禧年后的中国社会并不完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人被时代落下,也有很多人被铁拳蹂躏。今天流行的“经济上行的美”,或许并不能完整反映那个时代的面貌。但...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