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電台:天下父母經-牛爸爸講古 Podcast
1) 牛爸爸講古:【父嚴子善 重省父權】
今天的父親,有時親子觀念過尤不及,忙不迭的向子女涎著笑臉,但求討其歡心,傳統嚴父形象,認為不合時宜。古人嚴父慈母,一個做好,一個做歹,但今天父親不願意再扮演那不可親近的沉默父權代理,不甘心做歹角,而與母親爭做孩子眼中的「好人」,一不小心,便易流於驕縱。
2) 牛爸爸講古:【父嚴子善 重省父權】
今天的父親,有時親子觀念過尤不及,忙不迭的向子女涎著笑臉,但求討其歡心,傳統嚴父形象,認為不合時宜。古人嚴父慈母,一個做好,一個做歹,但今天父親不願意再扮演那不可親近的沉默父權代理,不甘心做歹角,而與母親爭做孩子眼中的「好人」,一不小心,便易流於驕縱。
3) 牛爸爸講古:【臨危從容 舐犢情深】
http://www.rthk.org.hk/special/parentsmottoes/ 魏晉時名列「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為人豁達,有傲骨,但因才華出眾而招貴公子鍾會嫉妒,誣告他會幫助反叛的毋丘儉,遭司馬昭殺害。臨刑前,太學生三千人起為他請願,希望拜他為師,保其性命,沒得當權者的批准,嵇康自知不免,於是索取古琴彈奏一曲《廣陵散》,聞者動容。奏畢,嵇康輕輕嘆道:「我的外甥袁孝尼曾想我傳授此曲...Show More
4) 牛爸爸講古:【臨危從容 舐犢情深】
http://www.rthk.org.hk/special/parentsmottoes/ 魏晉時名列「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為人豁達,有傲骨,但因才華出眾而招貴公子鍾會嫉妒,誣告他會幫助反叛的毋丘儉,遭司馬昭殺害。臨刑前,太學生三千人起為他請願,希望拜他為師,保其性命,沒得當權者的批准,嵇康自知不免,於是索取古琴彈奏一曲《廣陵散》,聞者動容。奏畢,嵇康輕輕嘆道:「我的外甥袁孝尼曾想我傳授此曲...Show More
5) 牛爸爸講古:【身教之下 母女皆俠】
http://www.rthk.org.hk/special/parentsmottoes/ 中國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出身官宦,卻是一個敢於背反階級挑戰男權,亟欲推翻不義政府的人。她二十一歲遵父母之命與紈?子弟王廷鈞結婚,但生性懦弱怕事的丈夫與她事事不咬弦。事局多變,國難日逼,秋瑾變賣首飾到日本留學,結識孫中山,先後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回國後辦學校,出版女報,並密謀起義推翻滿清。因徐錫麟行刺恩銘失...Show More
6) 牛爸爸講古:【身教之下 母女皆俠】
http://www.rthk.org.hk/special/parentsmottoes/ 中國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出身官宦,卻是一個敢於背反階級挑戰男權,亟欲推翻不義政府的人。她二十一歲遵父母之命與紈?子弟王廷鈞結婚,但生性懦弱怕事的丈夫與她事事不咬弦。事局多變,國難日逼,秋瑾變賣首飾到日本留學,結識孫中山,先後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回國後辦學校,出版女報,並密謀起義推翻滿清。因徐錫麟行刺恩銘失...Show More
7) 牛爸爸講古:【天地君親師 養不及教大?】
http://www.rthk.org.hk/special/parentsmottoes/ 萬世師表孔子有主要弟子七十七人,他最疼愛的是顏淵,這人勤奮好學,犯了過失知道了責怪了便不會再犯。可是他不享天年,二十九歲便滿頭白髮,三十二歲便死了(可能是太窮的緣故)。孔子哭得很傷心,同門師兄弟都想厚葬他,獨孔子反對。後來顏淵還是給厚葬了,孔子便嘆息說:「顏淵視我為父親,我卻不能待他如兒子啊。」 辦喪...Show More
8) 牛爸爸講古:【天地君親師 養不及教大?】
http://www.rthk.org.hk/special/parentsmottoes/ 萬世師表孔子有主要弟子七十七人,他最疼愛的是顏淵,這人勤奮好學,犯了過失知道了責怪了便不會再犯。可是他不享天年,二十九歲便滿頭白髮,三十二歲便死了(可能是太窮的緣故)。孔子哭得很傷心,同門師兄弟都想厚葬他,獨孔子反對。後來顏淵還是給厚葬了,孔子便嘆息說:「顏淵視我為父親,我卻不能待他如兒子啊。」 辦喪...Show More
9) 牛爸爸講古:【公字當頭 大義滅親?】
http://www.rthk.org.hk/special/parentsmottoes/ 春秋時代,葉公和孔子提到,他們那裡有一個言行正直的人,他父親偷了人家一隻羊,他便站出來指證父親。孔子不同意葉公的說法,便說:「我們這裡對正直的看法和你們很不同──發生了類似的事,父親會替兒子隱瞞,兒子會替父親隱瞞,這樣,才算得上表現正直。」 一個公義和親情相衝突的處境,正直究竟是服膺公義,還是源於內心...Show More
10) 牛爸爸講古:【公字當頭 大義滅親?】
http://www.rthk.org.hk/special/parentsmottoes/ 春秋時代,葉公和孔子提到,他們那裡有一個言行正直的人,他父親偷了人家一隻羊,他便站出來指證父親。孔子不同意葉公的說法,便說:「我們這裡對正直的看法和你們很不同──發生了類似的事,父親會替兒子隱瞞,兒子會替父親隱瞞,這樣,才算得上表現正直。」 一個公義和親情相衝突的處境,正直究竟是服膺公義,還是源於內心...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