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第十三輯)_外判紀錄片 podcast
香港故事(第十三輯)_外判紀錄片

香港故事(第十三輯)_外判紀錄片 Podcast

Best episodes ranked by Podyssey's 20,000 community members.

  • 1) 恰同學少年 (三個內地大學生)

    近年來,香港的內地學生人數日益增多,他們逐漸地形成了本地社會中邊緣的一群。 本節目訪問的三個內地學生,分別來自北京、南京和深圳,可謂縱跨祖國大陸。他們都是住在紅磡區殯儀館周圍的不同單位,選擇住在這裏的理由眾所周知,無非是價格便宜和交通方便,與住在周圍的本港人的理由大同小異。 他們在香港努力讀書或工作,還常常要考慮個人的身份問題,這問題有時是他們學業或事業的推進劑,有時也捆綁著他們的心。...Show More

  • 2) 恰同學少年 (三個內地大學生)

    近年來,香港的內地學生人數日益增多,他們逐漸地形成了本地社會中邊緣的一群。 本節目訪問的三個內地學生,分別來自北京、南京和深圳,可謂縱跨祖國大陸。他們都是住在紅磡區殯儀館周圍的不同單位,選擇住在這裏的理由眾所周知,無非是價格便宜和交通方便,與住在周圍的本港人的理由大同小異。 他們在香港努力讀書或工作,還常常要考慮個人的身份問題,這問題有時是他們學業或事業的推進劑,有時也捆綁著他們的心。 三位...Show More

  • 3) 天上人間 (IAN的天文故事)

    天文學家形容,浩瀚的星空可令人感動,更能引發人們的沉思和想像。對於無論思想上和地理環境上都十分狹窄的香港來說,能清楚瞭望星空的日子顯得尤其可貴。 二十多歲仍像個大孩子一般的 Ian 亦深明這道理,幾年前,他開始在一間小學教授天文課。在有限的資源下,孩子們卻能闖出了驕人成績。Ian覺得,與其說是為要培養出科學家,倒不如是為孩子們種下一顆永不言棄的好奇心。在節目中,將與大家一起分享 Ian 和孩子們...Show More

  • 4) 天上人間 (IAN的天文故事)

    天文學家形容,浩瀚的星空可令人感動,更能引發人們的沉思和想像。對於無論思想上和地理環境上都十分狹窄的香港來說,能清楚瞭望星空的日子顯得尤其可貴。 二十多歲仍像個大孩子一般的 Ian 亦深明這道理,幾年前,他開始在一間小學教授天文課。在有限的資源下,孩子們卻能闖出了驕人成績。Ian覺得,與其說是為要培養出科學家,倒不如是為孩子們種下一顆永不言棄的好奇心。在節目中,將與大家一起分享 Ian 和孩子們...Show More

  • 5) 我要來港 (余小青)

    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六日晚,中環遮打花園再次傳來閔南歌謠,一眾公公婆婆邊唱歌,邊喊「家庭團聚,基本人權」等口號,為內地子女爭取居留權。可是,抗爭十年,一直苦無音訊,很多子女為免耽誤發展,早已回鄉定居,只剩下余小青,一位年近四十的福建女子,堅持為理想繼續比拚。 十年歲月,小青每三個月往返內地續雙程證,來港照顧雙親,同時積極參與居權運動,從中學習民主、人權等政治概念,並享受香港這個法治社會為她提供的自...Show More

  • 6) 我要來港 (余小青)

    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六日晚,中環遮打花園再次傳來閔南歌謠,一眾公公婆婆邊唱歌,邊喊「家庭團聚,基本人權」等口號,為內地子女爭取居留權。可是,抗爭十年,一直苦無音訊,很多子女為免耽誤發展,早已回鄉定居,只剩下余小青,一位年近四十的福建女子,堅持為理想繼續比拚。 十年歲月,小青每三個月往返內地續雙程證,來港照顧雙親,同時積極參與居權運動,從中學習民主、人權等政治概念,並享受香港這個法治社會為她提供的自...Show More

  • 7) 我係黃飛鴻契仔 (李燦窩)

    現年71歲的洪拳師父李燦窩,原來是黃飛鴻第四任妻子莫桂蘭來香港後所收的誼子兼徙弟。他為著對誼母的一句承諾,三十多年來,努力不懈地推廣黃飛鴻宗師的武術、獅藝、醫術及武學精神。 李燦窩希望透過武學和武術精神來教化年青人,張漢豐便是其中之一。隨李燦窩習武雖然只有五年,但年紀輕輕的他,已經成為李燦窩的得力弟子,他更身負重任,在一年一度的宗師寶誕中表演師祖莫桂蘭的經典獅藝『獅子吐球』。 在商業化的香港社...Show More

  • 8) 我係黃飛鴻契仔 (李燦窩)

    現年71歲的洪拳師父李燦窩,原來是黃飛鴻第四任妻子莫桂蘭來香港後所收的誼子兼徙弟。他為著對誼母的一句承諾,三十多年來,努力不懈地推廣黃飛鴻宗師的武術、獅藝、醫術及武學精神。 李燦窩希望透過武學和武術精神來教化年青人,張漢豐便是其中之一。隨李燦窩習武雖然只有五年,但年紀輕輕的他,已經成為李燦窩的得力弟子,他更身負重任,在一年一度的宗師寶誕中表演師祖莫桂蘭的經典獅藝『獅子吐球』。 在商業化的香港社...Show More

  • 9) 我們的嚤囉廟 (清真寺)

    中環半山,沿自動扶手電梯而上,穿過蘇豪區,在嚤囉廟街和嚤囉廟交加街之間,除了有學校和豪宅之外,還有一座人稱嚤囉廟的回教清真寺。 嚤囉廟有161年歷史,見證了香港的百載歲月。在嚤囉廟的範圍內,原來還有一個小社區,裡面住有約二十戶巴基斯坦籍人家。藝人肥媽當年由澳門來香港,也曾在這裡獨力養大幾個孩子。因此,她深深體會到嚤囉廟居民守望相助、團結合群的精神。 高進一是肥媽的兒子,他跟五位在嚤囉廟一同成長...Show More

  • 10) 我們的嚤囉廟 (清真寺)

    中環半山,沿自動扶手電梯而上,穿過蘇豪區,在嚤囉廟街和嚤囉廟交加街之間,除了有學校和豪宅之外,還有一座人稱嚤囉廟的回教清真寺。 嚤囉廟有161年歷史,見證了香港的百載歲月。在嚤囉廟的範圍內,原來還有一個小社區,裡面住有約二十戶巴基斯坦籍人家。藝人肥媽當年由澳門來香港,也曾在這裡獨力養大幾個孩子。因此,她深深體會到嚤囉廟居民守望相助、團結合群的精神。 高進一是肥媽的兒子,他跟五位在嚤囉廟一同成長...Show More

🎉 Join the #1 community of podcast lovers and never miss a great podcast.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