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 Podcast
1) AI狂飙的时代,人还有价值吗?
【主播的话】最近两个月,受到香港中文大学卓越传媒人驻校计划的邀请,我在香港进行了为期八周的访学,并为新闻学院的学生们开设了一个工作坊,主题是关于“如何提问”。就在我们上课的几周时间里,ChatGPT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我在课上与同学们进行了讨论。有人说,在GPT的时代,会提问可能比会回答更加重要。有人欣喜,认为GPT将大大提高人类工作效率,减少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也有人担忧,认为G...Show More
2) 气候政治新剧本:南方崛起、东升西降?谁在退场、谁在接棒?
【主播的话】过去的这一周,第80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举行。这不仅是一场外交大秀,也是一场议题角力的舞台。今年的大会同时也正值“纽约气候周”,来自全球的环保组织、科研机构、企业与政策制定者齐聚一堂。在各种地缘冲突、经济挑战与安全博弈之外,气候变化依旧是绕不过去的焦点:全球正在逼近气候临界点。21 世纪20 年代被称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最具决定性的十年,而现在即将过半。特朗普的联合国大会发言,延续了他对气...Show More
3) 给未来女儿们的礼物:历时十九年,HPV疫苗终落地
【主播的话】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场发布会上传出消息:今年国家将推出面向适龄女生的HPV疫苗接种服务,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段不过五十字的新闻,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对身在中国的女性朋友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宫颈癌被认为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被消除的癌症”,HPV疫苗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宫颈癌是15-44岁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但HPV疫苗的接种率不...Show More
4) 医美坦白局:谁在定义美?如何从信息洪流里安全靠岸?
【主播的话】生活在当代都市,你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医美”——医美,即医疗美容,是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等医学技术,对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的美容方式。它涵盖了从简单的皮肤护理到复杂的整形手术等多种项目,旨在通过医学手段改善或重塑人们的外观。医美不只与医疗技术有关,它亦与美相关。我们该如何看待医美的流行?它是一种顺从社会审美的“服美役”,还是一种自我掌控和悦己的方式?是否存在“披着自由...Show More
5) 不时夜谈|谁说成长是路越走越窄,30岁后的爱好能打开新世界大门
【主播的话】相信我,这期节目听完后你会获得许多能量。不知道你是否最近也有这样的感受,工作了后虽然闲暇时间变少了,但反而对真正探索一门新的爱好产生了热情——或许是一项运动、一种舞蹈或是重新学习一门乐器。这几年来,我身边有越来越多朋友在爱好中找到了能量,打开了生活新的一种可能性。这件事在脑力工作者当中更常见到,过去更擅长用语言、文字或者理性活动来理解世界,与周围进行沟通,那在探索这些兴趣的过程中,也是...Show More
6) 我们不断给死亡赋予意义,但人是无法真正理解死亡的
【主播的话】作家宁远有着多重身份。她写小说——《莲花白》《米莲分》初入文坛便摘得多项大奖;她做品牌——创办生活方式品牌“远家”,从服装到书店,十余年如一日,如今已成为成都的一处文化地标。她曾是高校教师、电视台主持人、话剧演员;如今,她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上个月出版的小说《写父亲》中,宁远又呈现出另一重身份:女儿。从父亲的离世写起,这本书描绘了一位女儿对父亲和故乡的深情回望——一位沉默勤恳的乡村老...Show More
7) 从北京到柏林:在夜店中冥想,在情欲片里探索孤独
【主播的话】夏天是属于酷儿(Queer)的季节:从骄傲月到正在阿姆斯特丹热烈举行的骄傲节(Pride Festival),人们以庆祝的方式拥抱多元、包容,以及一切“不合时宜”的存在。在这期节目里,我们邀请了中国酷儿导演、艺术家范坡坡(Popo Fan),与你一起走进他的创作世界。我们在节目里聊到许多话题——从他最新剧情片中对语言与移民爱情的哲学探索,到拍摄情色片的经历;从柏林夜店里的性、冥想与微型...Show More
8) 大连工业大学开除事件:层层系统如何“谋杀”一位女性?
【主播的话】7 月 8 日,大连工业大学官方网站上,一则因女学生与外国电竞选手交往而将其开除的公告悄然发布。短短两周内,公告演变成为一场全民性质的私德公审,舆论热议她的「不正当交往」,却鲜少有人追问是谁传播了私密视频;校规中模糊的「国格」条款也被反复咀嚼,真正的违法者却隐身在「外籍选手」的标签后。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两位在不同社会领域持续关注女性议题的嘉宾,就这起事件展开一场多维度的讨论。北京大学法...Show More
9) 重新思考五四:“她们”为什么消失了?
【主播的话】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期间兴起的启蒙话语,深刻影响了中国20世纪以降的国家建构、文化认同和社会价值体系。然而,这套启蒙话语并不彻底,它既带来了突破,也制造了新的规训——特别是性别的视角。1980年代,初到美国留学的王政在准备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她翻阅了大量五四期间的史料之后发现,那时候的报刊杂志上,其实有大量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而且基本都是男性知识分子在写作。她产生了疑问...Show More
10) 100 年前,一位华人女性的离散与回归
【主播的话】💕首先感谢只在微信小程序能买到的新朋友「营养工厂 UndoAge」对本期节目的支持!➡️下单抽免单,下滑还有更多惊喜福利等着你在本期节目当中,我们邀请到荷兰资深历史学家包乐史(Leonard Blusse)和她的学生孙蕴琦来到我们的节目。邀请他们分别谈论了研究荷兰华人的历史,以及从包乐史教授所书写的一位印尼华人女性一生流动的故事出发,谈论移民和时代背景如何紧密交织在一起,我们又能如何...Show More